急症室醫生剖析中暑症狀 幼兒室內也可中暑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8/08 16:52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1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夏天酷熱潮濕,中暑新聞時有出現。仁安醫院急症科副主管老永基醫生指出,當人體無法有效散熱,出現的狀況,由較輕微的的熱痙攣(又稱熱抽筋)到嚴重的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,以及可以致命的熱中暑(Heat stroke),全因脫水或大量排汗令電解質失衡所致。

他表示,熱痙攣主要是肌肉出現不由自主的抽筋,患者只要休息及補充水份便可以好轉。

若發生熱衰竭則「開始危險」,體溫漸升,並可出現頭暈、頭痛、作嘔、心悸或氣促等徵狀,只是神智仍然清醒。

熱到中暑隨時奪人性命

他續稱,最危險的便是熱中暑,本港及外國也不時發生致命個案,原因是熱中暑患者的體溫可上升至超過攝氏40度以上,而汗水又帶走大量電解質,患者很多時已經失去神志或知覺、胡言亂語,若不及時急救降溫可以引起致命的器官衰竭。

炎熱天氣會否造成傷害視乎多種因素而定,即使室內也可以發生中暑。

老醫生表示,有些老人院沒有開冷氣,加上長者本身多病及服用藥物等等,即使在室內亦有機會中暑,而4歲以下兒童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較差,也容易被熱力所傷。

身體壯健的運動員及紀律部隊人員,也會因為在炎熱的天氣下長時間做劇烈運動或操練而出事,又或是飲酒後運動亦易出問題。

飲水不足令身體沒有足夠的汗水幫助散熱,也可造成熱傷害,並可能因為缺水而帶來危機。

氣溫突升要提高警覺

他又稱,突然而來的高溫是另一個常見引致中暑的原因,因身體機能和散熱系統約需兩星期調節適應,若溫度慢慢升高不易有問題,但氣溫突然急升,例如到氣溫較高的地方旅遊,身體未能適應便會較易中暑。

為免身體被熱所傷,酷熱天氣下便提高警覺,避免長時間逗留在戶外,亦要補充水份和電解質,而當感到疲累或不適時便應休息。

老醫生稱,除了飲多些水外,灑水在皮膚上也比單是吹風更能幫助身體散熱,原因是汗水蒸發會帶走大量熱力,並提醒市民若曝曬或熱到「暈暈哋」或任何不適,如嘔吐、頭痛,都應該盡快就醫。

處理中暑三步

1. 全力降溫

第一時間將患者移至就近的陰涼地方或室內,並解鬆及除去多餘衣物,若有水則可潑濕患者身體,然後再撥扇或用小風扇吹;如果有冰塊或冰袋可放在頸、腋下及腹股溝大動脈附近,能幫助患者降溫。

2. 補水要視乎神志

假如患者清醒,可以讓他飲水或運動飲品補充水份及電解質,但若已神志不清或失去知覺,則不應強行餵其喝水。

3. 打999求救

熱傷害可以致命,應立即致電求救,盡快將患者送院救治。

【延伸閱讀】天氣炎熱 點解飲奶茶咖啡易中暑?

【延伸閱讀】炎夏戶外活動 要識正確「補水」

【延伸閱讀】颱風下沉氣流熱爆全港 長洲體感溫度下午高達50度

撰文 : 張意宇 TOPick記者